hello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古天文台开放时间(古天文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天文台开放时间(古天文台)

古天文台开放时间(古天文台)

古天文台是一座位于香港的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建筑。这座建筑建于19世纪,作为香港最早的观测天文现象的地方。古天文台已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旅游景点,并且每天都对公众开放。以下是古天文台的开放时间。

古天文台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六的上午10点至下午6点,周日及公共假期休息。这个时间安排是为了让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参观这座历史建筑,了解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香港的天气预报系统。

在古天文台开放时间之内,参观者可以欣赏到许多精彩的展品和展览。古天文台内设有天文学展览区,展示着不同时期的天文仪器、观测数据和天文学家的成就。参观者可以了解到天文学的基本知识,例如星座的形成、行星的运动和恒星的演化等。古天文台还有一个气象展览区,展示着香港的天气预报系统和相关的科学研究。这对对气象学感兴趣的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古天文台还提供导览服务,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展品和相关知识。导览员会详细解说每个展览区的内容,回答参观者的问题,并分享一些有趣的天文学和气象学故事。这使参观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天文学和气象学的重要性和发展。

古天文台是香港一处独特的旅游景点,展示了天文学和气象学的成就和历史。它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六的上午10点至下午6点,值得每个人都去参观。无论是对天文学还是气象学感兴趣,古天文台都会带给你一次难忘的旅程。

古天文台开放时间(古天文台)

河南登封观星台 登封观星台是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东南15公里,始建 于元朝初年(公元1279年前后),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也是世界上重要的 天文古迹之一。

古天文台的仪器

其实在古代就已经有 了很多的天文观测仪器。相信很多人在看古代的电视剧中,都见到过下面这个东西。 它的名字叫做日晷。是古代很基本的一个计时仪器。古人很有智慧,他们根据不同时间的太阳位置不同,这样反射的影子也落在不同的区间里面,由此来判断时间的变化。这个东西也有自己问题,就是难以携带,而且还特别的需要天气的照顾。 还有浑仪,它也是一种天文观测仪器。他这个的基础是浑天说这个理论。有对应的天球坐标系还有其他基本的圈的环规等等构成的。这也和古代的人的观点有关系,古时的人们觉得天是圆的。就像一个球一样。现在在南京的紫金山天文台,就保存着明代的浑仪。 再一个就是天体仪。他这个是在康熙的时候制作的,用了四年的时间做成了。他这个有很多的用处。现在存放着在北京的古观象台。这个就像一个放大版的地球仪。这个东西有 三千八百五十千克重。 而且这个天体仪上面还记载了很多的东西。上面还有侵略者的弹痕。它曾经被德国的侵略者抢到了德国,后面直到一九二一年的时候才追回,放在了北京的古观象台。 古代的天文观测仪器还有很多的,度量太阳影子长度的仪器圭表。他这个可以记录太阳影子的变换,来用来确定季节的变化。还可以用来定方向等等。 古人的智慧是无限的,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很多的有利于生产的仪器。

古天文台需身份证

1.博物馆天文馆中国最大的天文博物馆是北京天文馆,中国第一座天文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成立于1957年9月。中国在建的最大的天文博物馆是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该馆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大陆继北京天文馆之后的第二座综合性天文馆。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计划于年建成并于年开放。届时,公众可以去那里观看星辰大海,学习天文知识,体验各种观测仪器。当前位置中国最大的天文博物馆是北京天文馆。地址:北京西直门外大街138号。北京天文馆是中国第一座天文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成立于1957年9月。博物馆有一个直径23.5米的象征天空的天文馆。中间安装大型国产天象仪,可以表演日、月、星、流星、彗星、日食、月食等天象。它能容纳600人。大厅中央有一个反映地球自转的傅科摆。西侧展厅展示天文知识展览,东侧报告厅经常举办学术交流和普及天文科普知识的报告。院子里有两个天文台,其中一个装有直径13厘米的望远镜。观众可以观看月球、行星、星云和星团,并在白天观察太阳黑子。北京天文馆主要通过人工星空模拟表演、举办天文知识展览、编辑出版发行天文科普书刊、组织群众性天文观测等方式向公众宣传普及天文知识。北京天文馆已成为中国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2.国内天文博物馆据了解,成都天文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如下:周二、四、日9:00-17:00(博物馆入口16:30停)周五、周六(儿童开放日美国博物馆周末)9:00-20:30(20:00停止入场)每周一(法定节假日、小长假、黄金周除外)参观通知1.非预约观众可通过以下方式进入博物馆:1.入馆前凭身份证在入口处排队扫描;2.凭其他有效证件取票(司机驾照、学生证、护照、官证史卡德,士兵卡、居住证、老年卡)在非身份证领取点办理;3.没有身份证的观众可以到非身份证取票点登记取票。二是预约观众可凭预约时使用的身份证或手机二维码预约,直接从预约通道进馆。约会时间:游客可预订次日起6天内的门票(如1月1日可预订2-7天,周一闭馆日顺延一天),但不能预订当天的门票。3.天文博物馆介绍2021年成都没有天文博物馆。4.天文博文馆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天文馆工程总设计师刘恩芳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城。由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恩耐德建筑设计事务所共同设计的上海天文馆,与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共同组成三馆合一,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天文科普中心、宇宙科学体验中心、科学文化交流中心和社会创新实践中心。该项目包括主展厅、公众天文台、神奇太阳塔、青少年观察基地等建筑单元。它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也是临港新城的标志性建筑。华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沈立东介绍,天文馆设计是华建集团的重要举措,旨在最高标准和最佳水平,基于中国设计,上海服务和5.介绍天文馆2021年,由于疫情防控,为了控制进入天文馆的游客数量,必须预约,必须提供健康码或核酸检测报告才能进入天文馆。天文博物馆位于登封市藁城镇北部阳城遗址西南角。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古代天文台(星象台)。6.中国天文博物馆官网没有天文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其他地方科技馆等。里面有天文内容。团体游可以提前在网上预订,而个人游一般不会我不需要提前订票。7.天文博物馆攻略区别如下:一.地点1.北京天文博物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2.上海天文馆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区滴水湖畔。二。面积1.北京天文博物馆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2.上海天文馆占地58603平方米,建筑面积37741平方米。三。主题1.北京天文博物馆通过人工星空模拟表演、举办天文知识展览、编辑出版发行天文科普书刊、组织公众天文观测等方式向公众宣传普及天文知识。2.上海天文馆拍摄连接人类和宇宙作为展览主题,并设置家园、宇宙、征途三个展区,中国问天、好奇星球、向火星进发三个特色展区,以及教育活动区。馆内有陨石样品约70件、文物120余件/套,专业天文观测和天文演示设备4台,共300余件展品。

古天文台开放时间

宜春钟鼓楼(古天文台)开放时间:我来补充

宜春钟鼓楼(古天文台)景点介绍:

宜春鼓楼-古天文台。这座雄伟而古朴的钟鼓楼可不是一般的鼓楼,它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研价值,2006年5月25日,该楼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南唐保大二年(公元954年)由袁州刺史刘仁瞻初建谯楼(普通的敲鼓报时用的城楼),当时是袁州府衙的一部分。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袁州知州滕强恕进行了扩建改造,增加了铜壶、夜天池、日天池、平壶、万水壶、水海、影表、定南针、添水桶、更筹、铁板、鼓角,有专人24小时轮流值班,候筹报时。把谯楼建成集测时、守时、授时功能为一体的地方时间工作天文台,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敲鼓报时用的城楼了。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袁州知府郑淳典对天文台进行了修缮,不仅恢复了宋代滕强恕时代的旧貌,还将古代天文学家袁天罡(唐朝)神像供在里面,据说袁天罡死后葬于宜春府衙西侧30步的地方。袁天罡是一位在很多古代神话小说、武侠小说描写得神乎其神能行云施雨的异人,他说袁州府地形象龟,要在宜春城区凿了龟鼻、龟眉、龟眼五口井,将龟形**做活,如今城区留下的古井大多都是按他测算的方位开凿的。据近年南昌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栾杏丽、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天文史专家薄树人、北师大天文学院等专家多次现场考察,反复论证,最后认定,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集测时、守时、授时三项工作于一体的专门从事时间工作的地方天文台遗址。比哈萨克斯坦境内现存的帖木儿帝国时建造的天文台早两个世纪,比河南登封的观星台早76年。古天文台以砖石筑台,台高12.8米,占地总面积780平方米,主台和南北观天台呈

字形布局,东西两拱上端各阳刻有鼓楼、余晖两个大字。现存房屋六间,楼柱二十四根,均歪斜,东八柱、中八柱往东歪,西八柱往西歪,但楼顶平整,数百年不倒,是建筑史上的杰作和奇迹。如今在修复古天文台的为了使这一历史瑰宝得到充分展示,发挥其科普、旅游功效,还兴建了占地30亩的天文广场,复原制作了15件古代天文仪器,有预测地震的张衡地动仪,有观测天体位置的浑仪,有演示天体运动的天体仪,有测定节气日期的圭表,有测定每日时刻的日晷(又称日规),有计时工具四级铜壶滴漏,还有一处利用人影测时辰的人体测时器,你只要知道节气,在有太阳的时候看一看自己的影子,就知道具体时间。天文广场的建成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场所,而且为这座生态休闲城市注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古天文台遗址

史料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天文观测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夏代就有天文台,那时称“清台”,而商代的天文台则叫做“神台”,到了周代改称为“灵台”。以后,历代天文台又有观象台、观星台、司天台、瞻星台等名称。

北京古观象台早期的天文台既是观测星象的地方,又兼作祭祀活动的场所。古代帝王在该处祀天,同时又任命专职人员在这里观测天象,占卜吉凶,编算历书。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祀天和观天逐渐分离,专门从事天文观测的天文台开始逐渐独立出来。由于观测天象与古代农牧业生产活动关系十分密切,从此,司天机构在我国一直受到高度重视。除特殊情况外,历代现象台和观天设备都建设在京城。

河南登封古观星台我国现在尚存有几处古天文台遗址,其中保存较完好的有河南登封古观星台和北京古观象台。另有洛阳灵台,坐落于河南偃师县,它曾是东汉时期一座规模宏大的天文台,相传著名科学家张衡曾在灵台工作过。目前这座古天文台已成废墟。据史书记载,洛阳灵台在全盛时期曾呈现一派繁忙景象。灵台高约20米,其台基约50米见方。全台有43位工作人员,分工极为详细,并且观测项目应有尽有。汉代时期我国天文学十分发达,在当时的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登封古观星台坐落在洛阳东80多千米远的登封县告成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建筑。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耸立着的高台和台下的一条长堤恰好组成一具特殊的圭表。高台即为立表,高9.46米;长堤相当于土圭,称为量天尺,长31.19米,位于正南北方向。

天体仪示意图北京古观象台在建国门内立交桥西南侧,建于明代正统七年至十一年(1442~1446),历经明清两代,容姿未衰。辛亥革命后,古观象台属于教育部,成为北洋**时期的中央观象台。从明正统年间到1929年止,北京古观象台连续观测近500年,创造了连续观测最久的世界纪录。

而北京古观象台则安装有8件清代制作的天文观测仪器(天体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地平经纬仪和玑衡抚辰仪),它们以造型美观、雕刻精细而著称于世,1983年4月1日经整修正式对外开放。

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根立竿或立柱就叫做“表”;用一把尺子测量表影的长度和方向,则可知道时辰。后来,发现正午时的表影总是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制成的尺子平铺在地面上,与立表垂直,尺子的一头连着表基,另一头则伸向正北方向,这把用石板制成的尺子叫“圭”。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

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不仅了解到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最短,而且得出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烈日高照,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煦阳斜射,表影则最长。于是,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譬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相隔的天数,就是1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早就知道1年等于365天多的数值。

圭表仪征铜圭表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圭表。1965年在江苏仪征石碑村1号东汉墓出土。仪征铜圭表长34.5厘米,圭表合汉制1.5尺,边缘上刻有尺寸单位;表高19.2厘米,合汉制8寸。圭、表间用枢轴连接,使之合为一体。使用时将表竖立与圭垂直;平时可将表折入圭体中留出的空档内,便于携带。根据传统的说法,表高为8尺,这一数值曾被长期沿用。该表的表高恰为8尺的1/10,说明它是一件便携式的测影仪器,可证明当时常设的天文台用8尺的表进行观测的说法是可信的。

在很多情况下,圭表测时的精度是与表的长度成正比的。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周公测时的地方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测景台。它由一座9.46米高的高台和从台体北壁凹槽里向北平铺的长长的建筑组成,这个高台相当于坚固的表,平铺台北地面的是“量天尺”,即石圭。这个硕大的“圭表”使测量精度大大提高。

史料证明,以圭表测时,一直延至明清,现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具圭表,是明代正统年间(1437~1442)所造的。

远古时的人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从太阳每天有规律的东升西落,直观地感觉到了太阳与时间的关系,开始以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但这很难精确。据记载,3000年前,西周丞相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当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

圭表还可以有多种用途,周秦时期,人们认为在同一日子里,南北两地的日影长短倘若差1寸,它们之间的距离大约有1000里。据说周王室裂地封侯的时候,用的就是这种办法。圭表还可以测定方向。在地上画许多个同心圆,将表竿竖立在圆心,当上下午表影顶点落在同一圆周上时,将这些对应点连接起来,它们的中点轨迹与圆心连线便是南北方向。在夜里,当视线通过表顶凝望北极时,这方向也即是南北方向。古人在搭建房舍,修造道路和营造宫殿的时候都要仔细地确定南北方向(即子午方向),《诗经》上说“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揆,揣度的意思。全句可以解释为:通过观测日影来决定营造楚国宫殿的方向。

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日冕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6000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574)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2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日影在逐渐变短的向北(下)方移动。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2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知辰光还是近现代的事。

使用日影测时的日晷,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有一根指时针,这根指时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必须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并且正确地指向北极点,也就是都有一根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指针。观察这根指针在指定区域内的投影,就能确定时间。现在常见的日晷有下列几种不同的形式:

(1)水平式日晷。是最常用的日晷,采用水平式的刻度盘,日晷轴的倾斜度依使用地的纬度设定,刻度需要利用三角函数计算才能确定。适合低纬度地区使用。

(2)赤道式日晷。赤道式日晷是依照使用地的纬度,将轴(指时针)朝向北极固定,通过观察轴投影在垂直于轴的圆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装置。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圆盘上的影子会分在圆盘的北面和南面,适合中低纬度的地区使用。若将圆盘改为圆环则称为赤道式罗盘日晷。

(3)极地晷。供指时针投影的平面与指时针平行,即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地理纬度相同,并朝向正北。时间的刻画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图来处理,投影的时间线是平行的线条。适合各种不同纬度的地区使用。

(4)南向垂直日晷。刻度盘面朝向正南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较适合在中纬度(30°~60°)地区使用。

(5)东或西向垂直式。刻度盘面朝向正东或正西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只能在上半日(东向)或下半日(西向)使用,但全球各纬度地区都适用。

(6)侧向垂直式。刻度盘面采用垂直方向的日晷。这一种日晷需要依照建筑物的墙面方向换算刻度,不容易制作。依季节及时间的不同,有时不会产生影子。南向与东西垂直日晷都可视为此形的特例。

(7)投影日晷。不设置指时针,仅在地平面依地理纬度的不同绘制不同扁率的椭圆,在其上刻画时间线,并将长轴指向正东西方向,南北向的短轴上则需刻上日期,指示立竿测量时刻的正确位置。

在此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就上演了焰火点亮日晷这一激动人心的一幕。时钟接近20∶00,焰火在“鸟巢”上空绽放,突然,一道耀眼的焰火在体育场上方滚动,激活古老的日晷。日晷将光芒反射到2008面缶组成的缶阵上,和着击打声,方阵显示倒计时秒数。缶面上连续闪出巨大的9、8、7、6、5、4、3、2、1……场面之震撼,令人终生难忘。

今天的关于古天文台开放时间(古天文台)的知识介绍就讲到这里,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